不俗即仙骨

温瑞安:

武侠文学里承前启后的奇才温瑞安
2017-11-26 江湖知青

温瑞安在武侠小说史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其作品饱受争议,无论粉还是黑,很难忽视这位永远激昂澎湃的作家。
关心此问题的武侠迷,对温大其人其文应该有些了解。不废话。补充一些其它答案尚未涉及的地方。

1,温瑞安长于马来西亚,这对他后来的文风影响很大。
金庸自小接受传统儒家(精英)教育,在老爷子心里恐怕有很长一段时间并未将“写小说”当成大事。写出来的东西如何,你我心中都有数。我说一句“以正合”,不为过吧?

古龙就不同了,生于香港长于台湾,远离传统文化的母体。再加上幼年不太顺利的遭遇,街头厮混,虽说转型为文学青年,反叛意识已经根深蒂固。古龙无疑很有个性,生活颇具传奇色彩。仅说他写作的态度,恐怕不值得称道(我是古龙粉)。难得先生天纵英才,硬生生开辟了一番新天地——可列入“以奇胜”的范例。

温大是生长于南洋的华裔,自小学习中国文化的环境更差了点。因此,温大更具野草自由生长的味道(作为曾经的粉丝,也就容易原谅或忽视他在代表作里出现的明显史实错误了)。起初,他粉过金老,后来俩人掰了;自此主动接过革新派大旗,不遗余力地靠近古龙。开弓没有回头箭,再加上温大本身的壮怀激烈,天生一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杰架势,就此一路偏执下去。

2,温瑞安力图表达的文学态度和大多数技巧,在他的众多小说以及诗作里已有体现。
在豆瓣上找了一个链接,若对温大诗作有兴趣,可以找《山河录》看看。
试挑一个他笔下的人物作代表——《傲慢与偏剑》里的主人公,敖曼余。从不按常理出剑,歪打歪中。有智商无情商,视规矩为粪土。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武功,自然为世间所不容。

“我记得他的背景很孤寂,仗剑要冲杀入滂沱大雨的伏杀前,他还说了一句话:‘这场雨下得很傲慢。”
…………
事后,我想起他在雨中的出手,每一剑都是偏向、偏斜、偏傲的;但他的偏锋剑从无人可接、无人能挡。我也回忆起他步入雨中激战前的那一句话:“这场雨下得很傲慢。”

不难看出,他既不是令狐冲,也不是傅红雪,前者最终拥抱了主流秩序,后者则跳出十丈软红的束缚。而这个人,早注定被毁灭。
一场伤感而浪漫的死亡。

3,温瑞安影响了很多后来人。
温大以先锋派的姿态在武侠文坛立足。之前并非没有类似人物,譬如司马翎。奈何那时大神过多,司马翎在武侠小说中摆出的形象,被大大忽视了。(插一句,黄易的确继承了一些司马翎的遗产,却在笔法及架构上选择了相对保守的路子)温大更幸运,彗星般崛起于末法时代,并搭上港台文化攻占大陆文化市场的快车,想不出名都难。他确实有干货,风格几乎不同于前辈。

首先,极大拓宽了“公门”题材的维度。自平江不肖生以降,公门人物几乎皆可杀。六扇门的兔崽子们,全不见公案小说流行时的潇洒。温大给了他们一条生路,尽管他没抬起“法治”的大旗为名捕们争得更多空间,至少留下了很多精彩的人物和故事。

其次,刻意“诗歌化”的语言风格,颇多意象,极尽绚丽之能事,色彩渲染力极强。

温大习惯以点及面,再到立体——用一种短篇小说的常见手法,来拓展出大背景,交待故事。在《说英雄谁是英雄》当中非常明显。私以为,“张三爸劫法场”之类的场景才是温大故事魅力的核心。特征为时空背景很有限,人物复杂,变化更多,反复反复再反复,高潮高潮再高潮。

另一方面,为了刻意翻转局情,则在设定上多了本可避免的硬伤。庙堂+江湖的双螺旋架构是温大最成功之处。单说此点,要超出金老与古龙。金老有双架构,彼此结合多少显得松散。古龙通常致力于打造一个纯江湖。

2000年前后大陆兴起的新武侠,其中有一大半学习/模仿过温大。时未寒的《山河》,沧月的《听雪楼》及其作品,甚至小椴初试啼声的《杯雪》,当中无不闪耀着温大的痕迹。
只不过,有些人未必肯承认吧。

4,希望温大可以整理旧作,顺便填坑。
这条小小的愿望,相信很多朋友都冒出过相似的念头。

记起时正是忘记
怀念最浓时
没有了怀念,只有再见
像海在最汹涌时
没有了浪,只有惊天动地的
寂寞

日东升,月西沉
我走下长长的山坡
为了要上另一座自己也望不见的山
或者就在这一刻
黑暗来时,渐渐吞蚀了我

我忽然想起
想起我是被想起者
并没有被忘记
而我根本与你在一起

最后,感谢温大那些金光闪闪的文字。









个被想起者。

(本文原发表于2015年2月22日)

评论

热度(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