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俗即仙骨

温瑞安:

武侠是中国文化传播的载体 ——听温瑞安先生演讲有感
文:温柔一媚

最近,著名华人武侠小说家温瑞安先生接连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做关于武侠文化的演讲,听后感触颇深。

  温瑞安先生,与金庸、古龙、梁羽生并称“金古温梁”武侠四大家,这种说法有些异议,有人认为是“金古温梁黄”,加上黄易,还有人认为是“金古温梁倪”,加倪匡,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先不论黄易写的是玄幻、倪匡写的是科幻等等,单从名字上说,笔者认为“金古温梁”这四大家是天注定,不可再加一人,不可再减一人。为何?武侠小说者,描写的本身就是世间“今古温凉”,于是老天注定的四位名家就是“金古温梁”!

说回正题,温先生在两所大学的演讲,并没有繁琐枯燥的从先秦墨子一直讲到聂隐娘,也没有掉书袋似的考证各门各派的起源,甚至连还珠楼主等五大家也仅仅是一提而过,多讲的却是时兴的电影、动漫、游戏等。温先生的观点是:西方人吸收了东方武侠文化中的精髓,糅合到他们的电影、游戏当中,再反过头来输入回中国,大发其财。
因此,正值“互联网+”概念大热的时候,温先生提出来“武侠plus”,即“武侠+”。

  武侠,在中国被称作“成年人的童话”,一段时间以来,被当做躲避现实、消遣娱乐的东西,甚至还一度认为内容荒谬怪诞、充斥着凶杀暴力而被主流社会禁止。殊不知,西方自有“童话”以来,本身就隐含着讽刺社会阴暗、表达民众不满的意味,比如安徒生童话中的政治隐喻、格林童话中的残酷描写、《鹅妈妈童谣》中的恐怖场景等。

所以,在讲究“软实力”的今天,中国赖以输出的强大武器,不是孔孟,不是“河蟹”,恰恰是武侠。

  两场演讲,温先生讲影视、讲游戏、擂鼓、诵诗、吟唱,形式多变,紧扣观众心弦。其实就是表明,武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一招一式。而“侠”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正如天津大学的演讲标题:侠至绝处见人情。

何谓“绝处”?温先生此次演讲,破解了一个困扰中国社会多年的难题:跌倒的老太究竟扶不扶。

  扶老太,本是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一般“人情”,可是由于多年贫穷、拜金主义泛滥等各种原因,扶老太者却被指责为肇事凶手,赔偿的倾家荡产——这就是“绝处”


人在绝处,该怎么办?愤恨、抱怨、退缩……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老人死在路上无人问津,整个社会的冷漠……

  然而,温先生说,这种“绝处”,正是发挥武侠精神的最好机会!你不必会“降龙十八掌”,不必会“九阴真经”,只要敢扶起这个跌倒的老太,你就是当世大侠!

  侠者,有勇气面对困难,有责任帮助他人,有魄力担当非议,这,就是今之侠者!


如果侠义精神能再扩大一点,社会上诸如“老婆和老妈先救谁”、“让不让座”等难题将不复存在。

  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诚然为国为民是好事,然而这话说的大了,其实看遍武侠小说,有几个能练到郭靖、张无忌那样的武功?于是温先生说: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当美国人得到这种精神时,如获至宝,于是,超人成了戴眼镜的邻家大哥哥、蜘蛛侠也只是个平凡大学生,他们的非凡身手,除了打击犯罪、与邪恶作斗争外,也会干一些诸如拯救小猫、给小女孩送玩具之类的“小事”。


所以,反倒国外的各种“侠”:蝙蝠侠、钢铁侠、绿箭侠、超胆侠等越来越受全世界人民喜爱,而侠义的发源地中国,却不知如何应用手中的瑰宝。

  人民群众能接受的“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非要身着古装、手持宝剑,也不一定非要身负血海深仇、更不需要说出一堆晦涩难懂的话题或者制造一场狗血的三角恋来吸引眼球,这些做法,只会使“侠”离中国越来越远!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腻了龙傲天式的玄幻小说、整天情爱纠葛的电视剧、仅有大场面和特效的网游,开始深挖武侠的文化根基。北师大的热烈掌声和天津大学的座无虚席更验证了这一点,希望温先生多多做此类演讲,启发越来越多想发扬武侠文化无门的年轻人投入此中事业,发扬真正的中国武侠精神,让“武侠+”的概念越来越完善,莫要让“青城派”败给“青蜂侠”!

(本文原发表于2015年10月22日)


评论

热度(69)